比爾·蓋茨前妻首談婚變,稱仍期待愛情? 那些離開“首富”的前妻們,後來都過得怎樣了?(美中報道)
北京時間3月4日,美國媒體CBS播出了對梅琳達·蓋茨的獨家專訪。我們從對話看到,梅琳達經過傷痛,已煥然一新:她表示自己會在未來日子裏積極投身慈善,並且依然期待愛情。
這也是梅琳達自去年5月和比爾·蓋茨共同宣佈離婚消息後首度接受訪問,面對鏡頭,梅琳達坦然面對公眾的疑惑,並袒露自己離婚背後的心路歷程。
她坦言自己從訂婚那天起,就全身心投入這段婚姻,奉獻全部,沒有想過會以離婚潦草收場。
關於蓋茨外遇,她承認她知道,也曾選擇寬恕。但離婚的原因由很多事情交織在一起,自己決定不再隱忍,而是一個人面對未來的生活。
她重新定義了兩人的關係是工作搭檔,而非朋友。
關於離婚後的一地雞毛,梅琳達也曾以淚洗面,渾渾噩噩地躺倒在家裏地毯上,頹廢度日。但沉痛之後,她漸漸明白,生活還要繼續,這條自我治癒的道路,只能依靠自己走過。
於是,一向習慣隱忍的賢妻決然放棄了蒼白無力的“原諒”:“在某一個瞬間,我感覺我受夠了,我意識到這樣的關係是不健康的,我不能相信他了。”
一段婚姻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脆弱,即使相伴多年也可能一朝瓦解。而和梅琳達一樣,很多超級富豪的前妻,不僅外形靚麗,而且富有智慧,當她們面對婚姻的破碎,即便痛苦非常,也依然會在冷靜後作出正確的抉擇,豁達面對事業與人生。
她們有的投身公益事業、有的重新拾起創業夢想,依靠智慧,她們走出婚姻,卻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價值······
01
梅琳達不再以淚洗面,
正淺嘗新戀情,對未來充滿期待
多年來,梅琳達一直以比爾·蓋茨的賢內助形象示人,她是比爾·蓋茨的妻子、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她本人的光芒卻被掩蓋。
1964年,梅琳達出生在美國達拉斯一個中產家庭裏,整個學生時代,梅琳達都是大家眼中氣質與顏值俱佳的“別人家的孩子”。她畢業於常春藤名校杜克大學,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拿下了電腦學士、經濟學學士和MBA學位。
畢業後,她頭頂“被招錄的唯一一位女性MBA”的光環,進入了當時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微軟。後正因其負責word專案的成功,被任命為微軟資訊產品總經理。
在一次晚會上,蓋茨對幹練、青澀的梅琳達一見鍾情。在交往七年後,兩人走入婚姻殿堂。然而,也是從結婚那一刻起,梅琳達原本手握的“女強人”劇本,悄然發生了變化。
蓋茨是個工作狂,即便是婚後也不改分毫,一旦開始工作就廢寢忘食,於是家庭的重擔自然落到了梅琳達的身上。懷上大女兒珍妮弗,梅琳達離開微軟,很少拋頭露面,專心養育孩子:“比爾不會放慢工作節奏,而我也很難,既要帶好孩子,又在工作中做出成績。要是希望孩子跟我們一樣出色,就必須有人留在家裏。”
在「首富夫人」的光環下,人們早已習慣於看到梅琳達的默默付出和夫唱婦隨。90年代末,蓋茨因反壟斷案及商業不檢點行為,不得不出讓微軟CEO,事業一度跌到低谷,是梅琳達始終伴其左右。
1994年成立的蓋茨基金會,後被改名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是梅琳達親自管理基金會大小事務,和蓋茨相互補充配合。在兩人的努力下,基金會擁有超500億美元的捐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會。
但她們的婚姻是孤獨的,蓋茨基本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都需要他。而梅琳達的付出,卻在蓋茨的出軌女下屬的漫天八卦中,顯得諷刺而可笑。
憤怒到了臨界點,矛盾已無法彌合,梅琳達也不再沉默。正如這次她接受採訪時也正言:自己希望蓋茨與愛潑斯坦保持距離,那些被她摧殘的女孩實在讓人心碎。蓋茨多次與其緊密交往,沒有聽進去梅琳達的勸誡。這成為其婚姻破裂的導火線。
“我曾把自己的每一寸都獻給了這段婚姻。從我訂婚那天開始,我對這段婚姻就盡忠盡職,直到它結束那天。”正因為對婚姻的從一而終,從未犯過任何錯誤,才讓她分手的很多天,以淚洗面,成天躺倒在地毯上,尋思:該怎麼辦?我怎麼站起來,怎麼向前翻篇?我當然也曾經很憤怒,我是指這個過程真的很痛苦。
這段關係不健康,才讓梅琳達不再相信這段婚姻。但她從未因為離婚而產生自我懷疑,或者自責。“社會把離婚的過錯強加於女性,但事實並非如此,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她堅定要將這一觀念傳達給更多女性。
在正式離婚的那段時間,梅琳達與貝佐斯前妻——麥肯齊聯手,向性別平等組織捐贈4000萬美元。網友給他們p了一張圖,稱她們為“撒錢二人組”。梅琳達接受採訪,一番言論表明她的價值觀:如果你手握巨大財富,不論這財富是因何原因聚集到你的手裏,你把它回饋於社會,從而改變他人的命運、托舉起他人的人生。
大多數富人做慈善會選擇只是捐錢,那很棒,但梅琳達希望介入更深,希望社會看到這筆錢如何用出去的價值。這個夏天,她計畫回訪幾個非洲國家,和當地人聊聊,傾聽他們如何將這筆錢價值最大化。
她不再深陷淤泥般的破碎愛情,而是放眼大世界。她摘掉手上的戒指,獨自飛往巴黎,參加性別平等會議,馬克龍還在愛麗舍宮為其送別。
去年10月,唯一一次看到梅琳達和蓋茨同框,是在大女兒詹妮弗的婚禮上。梅琳達身著玫紅色,為女兒籌備婚姻。還帶著她騎馬散心。
她熬過了分手艱難低谷期,現在只想盡最大的努力,去做當下最好的自己。她發佈聲明表示,將不再把大部分錢捐到蓋茨基金會,而是分散到其他慈善事業。特別是慈善事業會專注促進性別平等、女性和家庭。
同時,她也希望愛情再次降臨:我確實覺得正在翻開人生這一章的新一頁,現在是2022年,我真的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和未來的生活感到非常興奮。
離婚後的小一年,梅琳達已然開始自我治癒之旅,走向人生的另一邊了。
02
離開世界上最有錢的男人,
又創立了自己的基因王國。
早年,安妮·沃西基出現在媒體面前時,總是會被介紹為“她是謝爾蓋.布林的妻子”,她時常頂著穀歌創始人、頂級互聯網大佬之妻的標籤。然而近些年,離婚後的她逐漸脫離掉布林的枷鎖,以華爾街女精英、最有魄力的董事長的名義,將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做大做強。
安妮·沃西基家境優渥,父親是斯坦福大學波蘭裔物理學家斯坦利·沃西基,母親艾斯特是十分具有影響力的俄羅斯-猶太裔教育家。姐姐詹妮是人類學博士和流行病學家,姐姐蘇珊是Google的早期員工,Youtube的CEO,曾把車庫租給Google創始人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
安妮·沃西基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在對沖基金做醫療保健分析師。後來,兩人在簡陋的車庫裏相愛。那時,安妮下班後會在家裏,和這些年輕人一起吃飯,謝爾蓋喜歡在車庫黑板上自命不凡的寫上“Google全球總部”幾個大字,安妮則會故意把這些字擦掉來折磨和揶揄他。
因為兩人同是猶太裔及二代移民,有著共同的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經歷愛情長跑後,他們於2007年在巴哈馬群島低調結婚。
安妮·沃西基享受愛情的同時,用心經營前一年成立的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只因公司初創,技術和前景都匱乏和迷茫,十分艱難,穀歌一直在背後默默佇立。
沃西基甘心做富豪背後的女人。對於家庭,沃西基盡心當好“賢內助”,每天6:30起床帶兩個娃,照顧家庭。她大著肚子陪著丈夫應酬也是常有的事。
本以為一段成功的婚姻是夫妻雙方共贏,實現價值最大化,但她和布林的婚姻在2013年亮起紅燈。據說兩人因第三者插足,感情破裂分居。噩耗不斷,FDA要求23andMe基因公司暫停為新用戶提供醫療相關的基因檢測服務,本就艱難的基因公司更加受挫,部分老員工離職,沃西基面臨事業、愛情的雙重壓力。
但她沒有被挫折和變故嚇倒或者產生自我懷疑,停下腳步,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之後,她繼續保持著對事業和人生的執著堅持。
為了照顧好一雙兒女,他們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分居。但沃西基還是決定住在布林家附近,因為這樣更方便自己照顧孩子。
事實上,安妮·沃西基能勇於面對婚姻的挫敗、重新開始,重點在於她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任何時刻,她都在下一個時間節點安排、規劃、落實,而非游離於上一課的愛情蜜餞。
她保持著創業時的金錢消費觀——簡約,甚至是被自己調侃為吝嗇鬼。她回憶道,當年為了省錢在紐約擠地鐵的公司,甚至不會在餐廳點飲料。婚後,她雖然嫁給了有錢男人,但並不喜歡遊艇與珠寶帶來的奢華。
這種克制、對最初目標的追求才讓她實現了基因公司創立、發展的成功。保持獨立思想、不隨波逐流,克服困難,最終實現自我價值是成功女性重要的標誌。
03
平民姑娘嫁入王室,
離婚後勇敢求愛做女王。
平民姑娘嫁入王室、灰姑娘成公主可能是童話故事裏的美好構想。但對中國香港姑娘文雅麗而言,這真實的婚姻路徑。1995年,她嫁給丹麥王子,成為歐洲王室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裔王妃。
文雅麗1964年6月3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父親是中英血統,母親是波蘭和奧地利的混血兒。在土生土長的混血女孩文雅麗有著1/4中國血統。
父母重視文雅麗的教育,她一直成績優異。18歲那年,她離開家獨自前往維也納攻讀國際商貿專業。學成歸來後,她返回中國香港,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顧問。語言能力一流,還時常需要前往日本辦公,後又在花旗銀行做證券經紀人。
四年後,她再次前往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深造,之後又前往GT管理公司做市場銷售部工作。因其出色工作能力,短短三年,文雅麗從助理升為部門的副總經理。那一年,她只有29歲。
1994年,丹麥的約阿希姆王子赴中國香港一家船務公司實習,期間邂逅文雅麗,兩人一見鍾情,在短短五個月內便定下終身,成為當年轟動一時的新聞。
儘管丹麥王室保持傳統,只與貴族通婚,但在王子父母與知性且富有智慧的文雅麗相處後,對這個兒媳婦十分滿意。於是女王力排眾議,欣然贊成王子約阿希姆迎娶這位帶有東方血統的平民王妃。
1995年11月18日,兩人舉行了盛大婚禮,大約有4萬人爭相一睹這位歐洲王室第一個亞裔王妃的風采。文雅麗很受丹麥女王和百姓的喜愛,她高雅的舉止,得體的裝扮,很快讓她成為丹麥女性效仿的楷模。1999年,文雅麗誕下長子尼古拉王子,2002年誕下次子費利克斯王子。
在王妃越來越融入丹麥社會的過程中,王子與王妃的性格差異正在婚後漸漸顯露……
文雅麗熱心公益,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到王室公共事務中。譬如,她為丹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奔走努力。丈夫約阿希姆王子卻更多出現在球場、賽車場、搖滾演唱會上,被稱為“派對王子”。
生活方式的分歧讓兩人漸行漸遠,幾番掙扎之下,文雅麗決心親手摘掉頭上的光環,帶著兩個小王子搬出去獨居。2005年4月,文雅麗與約阿希姆王子正式離婚。這也是丹麥王室自1846年以來的首例離婚。離婚後,丹麥女王宣佈冊封文雅麗為腓特烈堡女伯爵,以保證其貴族身份不會因她未來可能再婚而失去,然而此頭銜不可被其後代繼承。
恢復單身後,文雅麗從來沒有鬆懈過對公益的熱愛。她敞開心扉,憧憬愛情,並與常隨行記錄活動的攝影師約恩森撞出了“火花”。
兩年後,她嫁給愛情,這場婚禮不再是當年的金碧輝煌,但文雅麗卻很開心。即便是成為平民,她依然對生活熱愛。
不過,這段浪漫的姐弟戀在維持八年之後,以失敗告終。那一年,文雅麗已經51歲。眼裏褪去了稚嫩,但充滿了對生活的篤定和成熟。
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恰逢菲利克斯王子高中畢業。媽媽文雅麗、大哥尼古拉,以及重組家庭的爸爸約阿希姆王子到場支持,也讓這“一家四口”有了難得的同框畫面。不過,文雅麗為避免外界討論,還是將重要時刻留給菲力克斯,一家人默契分成兩撥離開。
如今,她鮮少在媒體前露臉,而是將更多時間放在陪伴兩個王子學習、成長上,還用心經營愛好,寫作出專輯。
她用自己曲折但體面的後半生,告訴所有女孩:文雅麗從來不是誰的灰姑娘,她一直是女王。
加拿大作家羅伯特·伊莉莎白在《婚姻史》中說:“我相信富人和窮人的婚姻有著天壤之別。”
儘管像蓋茨、約阿希姆王子這樣的顯赫名人,背負著社會名聲、財富及社會責任,他們的婚姻與一般人婚姻有所差別,譬如始終被放大在聚光燈下,絢麗卻繁雜。
但從實質來看,顯赫名人和普通人的婚姻一樣。婚姻是成年人都應該理性處理的一件小事。在婚姻關係裏,雙方都並非大人物,也沒有太多影視化的轟轟烈烈,只有愛情、孩子、責任。
無論身處於哪個圈子,女性都應該用智慧、聰穎處理各種問題,與另一半共同成長,相互扶持,演好自己婚姻裏的小人物,擁有趨於穩定、匹配的愛情。
即便是不再愛,我們應該抹掉眼淚,勇敢離開,尋求獨立與自由,正如文雅麗接受採訪時言:“結婚也好,離婚也好,都是自己的人生,而自己人生的這艘船,舵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你可以自己做決定,而不再詢問別人的意見。”(作者:Anna轉載:精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