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國萬象

美国佐治亚州等多州拟出台土地禁购令引抗议,中美民间投资关系受何影响?(美中報道)

2月10日,路透社消息,包括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在内的美国数州正考虑通过立法,禁止来自俄罗斯、伊朗、朝鲜以及中国等地的公民于当地购买地产房屋。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回应,认为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投资问题政治化的言行违背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损外界对美国市场环境的信心”。

毛宁于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回应美方拟出台相关禁令,2月10日,图源:新浪财经

一、农业投资到购房禁令:

不断升级的地缘角力与“国家安全”

而如今禁止购地的法案,也在2022年12月下旬,由共和党参议员路易斯·科霍斯特(Lois Kolkhorst)于德州参议院提出。在提交参议院有关该法案的介绍中,科霍斯特给出了一些反映其“国家安全与粮食安全”担忧的例子,以佐证其“保护德州人”的观点,这些例子包括一家中国控股公司于2021年在德克萨斯州南部购买了超过十三万英亩土地,以及中国企业家自2016年起在德州劳格林空军基地(Laughlin Air Force Base in Del Rio)附近陆续购买14万公顷土地建风力发电场,引发当地抗议和对国安问题的警觉等。

德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图源:Wikipedia

科霍斯特的提案得到了德州州长、共和党人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的支持,1月16日,阿博特在个人推特上宣称自己将签署一项“禁止中国、伊朗、朝鲜和俄罗斯的公民、政府和实体在德克萨斯州购买土地”的法案,以防止这些国家“威胁德州的基础设施”,《南华早报》对此认为,尽管提及数个国家,该法案真正的焦点始终是中国。

佛罗里达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图源:华尔街日报

相似地,据《纽约时报》报道,在1月的新闻发布会中,佛罗里达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也提到了购地禁令,称“不想让敌对国家拥有(美国财产)”,弗吉尼亚州长格伦·杨金(Glenn Youngkin)则敦促本州的立法者阻止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危险的外国实体”购买农田。

弗吉尼亚州长格伦·杨金(Glenn Youngkin),图源:Forbes

除各州外,美国国会也出现了类似提案。22年10月,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首席共和党成员科默(James Comer)、农业委员会首席共和党成员格伦·汤普森(Glenn Thompson)和另外100多名议员联合致函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总审计长吉恩·多达罗(Gene Dodaro),要求当局加大力度调查外国对美国农地的投资。而据德国之声(DW)2月10日消息,美国民主党籍参议员乔恩·泰斯特(Jon Tester)和共和党籍参议员迈克·朗兹(Mike Rounds)近日联名提出了《2023促进农业保障和安全法案》议案,要求将农业安全列入是否允许外国人投资房地产的国家安全决策的范围内,并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列入黑名单,禁止来自这些国家的实体和个人投资、购买或以其他方式获得美国土地或涉及美国农业的企业。泰斯特向美联社表示,“底线是,我们不能让中国人拥有我们的农田,(否则会)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和国家安全”。

近日这一备受争议的禁购法案也并非个例。据美国之音和德国之声等媒体报道,早在2021年7月,德州议会就已通过《基础设施保护法》,其中包含了针对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公司投资的条款,禁止上述国家的企业投资得州诸如电网、供水系统和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

而在2022年8月,加利福尼亚州也曾试图通过类似法案,将“禁止外国政府购买、收购、租赁或持有加州农业用地利润,并要求加州食品和农业部每年编制有关本州农业用地、水权、海水淡化设施和能源生产、储存、分配的外国所有权的年度报告”,尽管彼时法案并未提及特定国家,最终亦被州长驳回,但仍被认为是回应中国日益增加的在美农业投资,这些投资被美国一些政界人士视作威胁。《华尔街时报》亦关注到近年来发生的数起中国公民承认共谋窃取美国农业技术的案件,并引述有关人士的担忧,认为“中国对更多耕地(以养活更多人口)的需求(增长),正推动自身通过合法和非法手段扩大在美国的资产”。

有关人士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尽管中国在美持有的农业用地不到在美所有外国占有用地的1%,但自2010年以来,中国购买的美国农地从不到1万4000英亩剧增至35万多英亩。而所谓“威胁”,则主要被理解为对“国家安全与粮食安全”的担忧,尤其担心“部分中国公司购买的农地靠近美国的一些军事基地”。

德州劳格林空军基地,图源:Kens5

《纽约时报》、彭博社以及《联合早报》等媒体认为,禁购法令极具政治色彩,是中美两大经济体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温的表现之一,其最新表现则是前不久持续发酵的气球事件,总之,“地缘政治的压力,促使美国民众呼吁,在着眼于安全的情况下对中国投资采取更具攻击性的态度”。

二、抗议与批评:各界反弹强烈

尽管目前美国各州并未签署任何明确指向中国公民购地限制的法令,但相关新闻已经激起了相关各州华人群体的极大不满。根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消息,一月底以来,德州奥斯汀、达拉斯和休斯顿等城市爆发了规模不等的华人群体游行。在2月11日,约300名抗议者星期六(2月11日)在德州第一大城休斯顿唐人街游行,高喊“停止仇恨中国人”和“德州是我们的家”。

在抗议者中,名为罗琳(音译)的华人活动家为了阻止禁购法令的通过,专门成立了民间组织“亚裔美国人领导会”(Asian Americans Leadership Council)。她在接受采访时传达了当地华人的忧虑,他们尤其恐惧在拿到绿卡后由于无法购置房产而居无定所,罗琳还表示,如今的德州华人社区已从最初得知新闻时的恐慌中恢复,变得“十分愤怒”。

华裔活动家罗琳,图源:NBC

以罗琳为代表的华人群体认为禁购法案的酝酿是美国“仇恨亚洲人”以及“排华”情绪的卷土重来,这一观点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篇报道中得到了认同,该报道将禁购措施视为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排华法案》以及《外国人土地法》的翻版,并引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学教授玛德琳·许(Madeline Hsu)的观点,认为禁令会唤起普通美国人对于亚裔族群的恐惧与敌视。

休斯敦市爆发反对拟通过购地禁令的游行示威,

2023年1月,图源:NBC

此外,这篇报道还认为,禁令会加剧美国白人对于亚裔乃至中国的刻板印象,从而让中美关系更趋紧张。休斯敦市的华裔民主党众议员吴恩(音译)强烈批评禁令“攻击的是毫无关联的个人”,另一些华人则对《纽约时报》表示,禁令会剥夺中国移民试图获得公民身份的努力。

批评声并不止来自华裔群体,2000年至2001年担任白宫顾问、追踪中国投资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合伙人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就对香港《南华早报》坦言,在农业投资以及地产禁令等问题上,一些州“太容易政治化”。而在前文所述的加州法案中,州长、民主党人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的驳回理由则是法案中要求的年度报告“超出了加州食品和农业部的权限,并且会给该部门带来新的艰巨责任”。德州的民主党领导人则对有关禁令的必要性表示怀疑,称“目前提交立法机关的广泛措施似乎更多是由于反华政治环境的加剧,而不是出于对间谍活动或食品供应的外国所有权的任何合理担忧”。一些法律界人士则认为上述“歧视性法案”将禁止社区的(华人)成员参与德克萨斯经济的经济,并引发“严重的平等保护问题”。

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驳回禁购法令的文件,图源:加利福尼亚州政府

三、“黄金签证”终结与地缘政治变化

正如《经济学人》2月21日所指出的,对为数不少希望通过投资移民他国的华人而言,禁止购置地产显然极大打击了移居美国的计划。与此同时,据《福布斯》消息,欧盟地区的葡萄牙和爱尔兰在最近亦纷纷出台法案终止投资移民项目(即所谓“黄金签证”,其主要客户来自中国大陆与俄罗斯),其政府提供的原因均不离“打击房价投机”,而爱政府亦有在乌克兰战争后制裁俄国客户之意。

里斯本,福布斯称,日趋高昂的房价正将当地人赶出城市,图源:Forbes

美国各州乃至联邦的禁购计划与欧盟国家终止“黄金签证”的时间点十分接近,或许只是巧合,但在中美地缘局势日益紧张之际,且就上述案例而言,两党分歧并未明确体现在对“禁购”法案的态度中,因此“禁购”这一措施或难以剥离其政治意义。

而法案激发美国各界的显著反弹,从质疑“国家安全”到批判“排华”,不仅体现了美国国内对这一议题的多元取向,也反映出“中美地缘博弈”这一大议题与美国社会不同群体诉求之间异化的张力。“禁购”动作今年频频发生,最近却史无前例地成为中美舆论焦点,或与禁令从“基础设施投资”逐渐扩展至普通居民买房有关,

中美关系开年来即遭遇气球事件横添变数,双方一举一动如今都能引发全球共同关注,或也是“禁购”法案尚未落地而各路意见早已不可开交的一大原因。如此看来,如今的中美关系更像聚光灯下的大戏,任何可被外界观测的动作,都会被急速放大而牵动台下观众的心绪——万众瞩目或能为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舆论效应,却也让双方不得不因此谨慎行事,以防误会与偶然无限发酵,乃至触发不可知的后果。(原创 田喆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标题部份内容为本报添加)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