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陳道明拒絕倪妮,戲外寵愛初戀40年:半生虛懷若谷,一生人淡如菊(美中報導)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不會老去的演員夢。
在Gigi心中,這個夢的指向,只有陳道明。
看過《流金歲月》中他和倪妮的“感情戲”後,更堅定了這種想法。
65歲的陳道明戀上32歲的倪妮,沒有“爹味”,反而蘇感爆棚。
有莫名的CP感,體貼入微的細節極其到位。
結尾他決定放棄倪妮時的隱忍壓抑,尤其動人。
愛而不得,想觸碰卻急速收手,是一種獨屬“忘年戀”的高虐。
背過去時,擺弄眼鏡的手,什麼叫表演的“力透紙背”,這就是。
道明叔真的太會演了。
難過的是,此劇完結,觀眾與陳道明的一段“戀情”似乎又結束了。
他就是這樣,只用作品跟大家交流,談一場短暫的“感情”。
父母輩曾沉醉他的實力與人品,年輕一輩仍能延續這種癡迷。
對無數國人來說,陳道明,究竟是什麼級別的存在?
有人形容得妙,大陸影視界有“演技五絕”。
北丐張國立,南帝陳寶國,西毒王志文,中神通李雪健。
東邪當屬陳道明,表演自成一派,又博擅眾學。
虛懷若谷
用角色和觀眾交流
陳道明,長了一張老少通吃,有文化有內涵的臉。
但他身上的氣質,卻很難一言以蔽之。
一是儒雅,溫潤睿智之下卻藏著鋒芒。
二是霸氣,英武正氣又兼具王者之風。
但另一種很多人沒見過的陳道明是這樣的——
頭髮微卷,歐式妝容下五官立體深邃,單手托腮,眼神貴氣而陰鬱。
宛若年輕的德古拉伯爵。
這些複雜的特質,是陳道明與生俱來的天賦,很難解,但也好解。
他出生書香世家,父親是當年燕京大學(即如今的北大)畢業的英語教師,理所當然希望兒子承父業。
但一身文藝細胞的陳道明自然不願意。
他愛畫畫,想考舞美隊,老師說:考什麼舞美,考演員隊吧。
一想,也有道理。
他隨便一考就進了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抱著混混日子跑跑龍套的心思,這一幹就是7年。
工資2毛5,不多,但也餓不著。
他每天就在臺上跑龍套,一句臺詞都沒有,但認真琢磨著周圍的老演員如何演戲。
與其說是龍套,倒不如說這個經歷塑造了今天的陳道明。
對戲,要認真。
他第一部主角戲是電視劇《末代皇帝》,演青年溥儀的陳道明懵懵懂懂,也緊張。
但演起來很認真。
查大量資料,做筆記,去拜訪歷史專家。
在大夏天穿龍袍走位拍戲,一拍就是4年。
這個角色,幫陳道明一舉拿下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和飛天獎優秀男主角。
那個年代,表演含金量,比現在高多了。
陳道明就像演藝界的核彈,橫空出世。
他走在路上都有不少路人喊他皇帝。
可多年後他談起這部作品,還是嫌棄自己的角色“缺乏設計感”。
接著讓他走入大眾視野的,是錢鐘書《圍城》改編的同名劇。
方鴻漸這個知識份子角色,正直又迂腐,道貌岸然也玩世不恭。
陳道明為此減重25斤,苦練滬普話,天天穿著民國長袍衫在家走來走去。
儘管只有短短10集,但陳道明用100天的時間,賦予了方鴻漸別樣的亮色。
當年一經播出,立刻火遍全國,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爆劇。
陳道明再拿下那年飛天獎最佳男主角。
時至今天,還沒有第二個男星能在30歲上下兩度拿下飛天獎。
錢鐘書先生讚歎:“你讓我看見了一個活著的方鴻漸。”
這部戲也改變了陳道明的人生。
他渴望追求錢老這般的境界,一生專注學問,也懂得生活,精神世界遼遠清靜。
陳道明給自己定了不亂接戲的標準。
不好高騖遠,但所做一定無愧於心。
他會故意放慢自己的語速和聲調,人戲不分。
演一個小角色,為了皮膚黑一點,他能在太陽下曬了一個月。
宋丹丹曾評價他:敬業得令人髮指。
戲裏這麼認真,但一下戲,他又回復雲淡風輕的狀態。
演藝圈素來評價他:“清高,只願在戲裏低頭。”
有這般風骨,陳道明的成品,在演藝界稱得上部部精品。
《黑洞》裏的反派聶明宇,是無數人“嗑霸道總裁”的啟蒙。
從未有人,連演反派都帥出螢幕。
一面知書達禮、一面心狠手辣,被演出了神。
但很少人知道,這個角色幾乎是陳道明自己創造出來的。
他認為劇組的佈景不夠貼近角色,就要求重建,臺詞不對,現場立馬改。
執拗得看起來很不好惹。
放到今天,會被網友罵“戲霸”。
但對陳道明來說,就是演員職業精神的體現。
跟陳道明合作過的馬伊琍說他“非常認真”,沒有他的戲,也在旁邊看著。
他甚至會跟很多年輕演員討論如何演戲,不希望自己固守一種風格。
因此,《紹興師爺》裏睿智內斂,操控全局的師爺。
《少年包青天》中的八賢王,美顏盛世,演技了得。
萬人空巷的《康熙王朝》,每一幕都成了經典。
這部劇還誕生過陳道明現場10分鐘背詞,一鏡到底演完5分鐘戲份的傳說。
更別提還有《冬至》裏的小人物,《楚漢傳奇》的市井痞子。
最讓人敬佩的是,他越老越有味道,演戲越有火候。
《慶餘年》裏,他飾演的慶帝,被網友戲稱“在顏值上,以三倍年齡吊打年輕男演員”。
論電視劇,他幾十年如一日,出手就是精品,氣質與影響力獨一無二。
論電影,別的不說,單《歸來》裏的陸焉識,就可見到他的爆發力。
這些角色不同的鮮明形象,印證著千人千面的陳道明。
2018年,他被業內一致推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身居高位,但他的隱士脾性,又令他大隱隱於世。
“國寶級演員”,當之無愧。
儒雅睿智
書卷味裏懷抱陡然劍氣
曾有網友這樣形容陳道明:
“一身傲骨雪中花,禮儀四書經絡通。”
他演戲幾十年,產量極低。
掛名主演的電視劇不過18部,當配角13部,間或演幾部電影。
他將表演放得很高,卻將自己看得很低——
“演員就是我的一個職業,我就是一個戲子。”
很少演員像他這樣,不怎麼上綜藝,怕快節奏的流量生態擾亂自己的生活。
也不怎麼接受訪問,但網路上關於他的“金句”比作品更出圈。
比如,他敢直言不諱,批評現在的影視劇和演員:
“最近幾年,這些劇能面世,是導演腦子完全進水了。”
“那些爛劇故事本身就是假的,演員還在那裝模作樣、聲淚俱下地演!”
這種大實話,除了陳道明,沒人敢說。
很多人說,娛樂圈大同小異的採訪腔調太無趣。
只有陳道明還願意說寫沉甸甸的真話。
即便說出口的話可能得罪不少圈中人,但他仍不改心中的原則。
就像當初馮小剛叫幾個女演員出來跳舞,被他當場駁斥。
這個名場面已經不少人見識過。
你道明叔永遠是你道明叔。
他說過:“我想離這個圈子遠一點兒,因為它輝煌一面對我沒有魅力,它糟糕的那一面我更不敢烏合。”
幾年前在電影《歸來》的發佈會上,有人問陳道明:“和鞏俐飆戲,是不是特別過癮?”
他當即沉著臉,一臉不悅:“什麼是飆戲?飆是指競爭吧?有飆車沒聽過飆戲,是比誰演的好嗎?
我們沒有飆戲,就是合作,你要是問我們合作得默契不默契?我們覺得很默契。”
你說他孤高也好,難以接近也罷,這種使命感已是他身上的光澤。
當娛樂圈的浮華褪去,另一個真實的陳道明又在眼前。
他跟妻子杜憲相愛數十年,極盡低調。
平時,會用妻子的名義悄悄給慈善機構捐款。
這張在網上瘋傳的截圖,更顯他的善意與可愛。
跟陳道明共事過的人還原出另一個他——
蔣雯麗說:他就是個大男孩。
管虎也直言:陳道明外表孤傲老成,內心單純。
陳道明有一套自己的原則,這麼多年不動搖。
“不但是演戲,業餘愛好都要認真。”
很多人不知道,陳道明在1990年還被朋友拉著出過專輯。
裏面一首《寬恕我的愛》誰聽誰知道。
把情歌唱得讓人害怕,跟皇帝下聖旨似的。
後來他自己評價:那純粹是個錯誤,應該叫《寬恕我的錯》。
陳老師,就是這樣正經地玩愛好,正確地評價自己。
但到了書法這塊,儼然是他的天下了。
很多業內編劇誇說陳道明讀的書最多,很有文化。
儘管每次他謙虛否認,但他的書法,堪稱娛樂圈的收藏級作品。
筆觸靈動,鏗鏘有力。
他的畫作也頗有風格,這是為《歸來》畫的自畫像。
果然如他本人一般,一股文人氣息。
他說:“生活源於體驗,但要想活得更高級,必須要思維化、思想化,就必須要有文化。”
閑時,陳道明還會在家彈彈鋼琴,自娛自樂。
尤其喜歡在陰雨天自己安靜地寫文章,他曾形容自己寫雜文時的狀態:
“手裏一支沉甸甸的筆,寫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雜文。”
此外,他還拿過中國“首屆競技麻將”名人賽冠軍。
優秀的人,連搓麻將都要爭第一。
他常常調侃自己:
“坐著特別安靜,躺著特別舒服,動時特別充實。”
在豆瓣,有一個獨屬陳道明的小組。
組員們給他寫的簡述,恰如其分地裝點他的半程人生:
“臉上常常掛著神秘和高傲的神情,內心充滿著冷靜與理智。
淡淡的文人氣質中,懷抱著陡然劍氣。
身處熱鬧的娛樂圈卻深居簡出,作為以演技著稱的成熟男人,用他自己的話說:“用角色和觀眾交流吧。”
陳道明是很難一次說完的人物,因為他複雜;
但也是可以一次說透的演員,因為他是至純至性的藝術家。
試問,還有什麼人,能橫跨影視圈30年屹立不倒?
又有什麼人,能真正被冠以“德藝雙馨”的標籤?
他的演藝事業,早已與他的人格一體化。
成為值得無數演員仰望的存在。
可他將一切看得很淡——
“如果有一天名氣不再,我不會失落。
早已做好落差的準備,就是酒盈杯、書滿架。”
娛樂圈需要陳道明。
也有人說:陳道明太好,以至於找不到他的接班人。
是的。
起點極高,演藝生涯皆是坦途,但仍有渴望與淡然。
更致力於攀越演員心中的那座山。
最後,以陳道明對自己的評價作結:
“我本身就是個凡人,是這個職業讓我不那麼像凡人。
其實每個演員都是極平凡的人,所有的不平凡都來源於職業。如果你真把自己不當凡人,那就是一個庸人了。”
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不凡。(鳳凰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