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萬花筒

在海外生活过与没出过国的人有什么不同?(美中報道)

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出国旅行、留学、移民已经司空见惯,大批的“大海龟小海带”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谈资。

说到海外生活,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一纸文凭还是品质人生?

不可置否,接受西方教育、感受西方文化,都会给人的思维带来些影响和变化。

有人就总结了出过国和不曾迈出国门的各种区别,接下来就跟着小美一起来了解看看。

尊崇独立,拒绝道德绑架

在中国文化当中,每个人都是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的。

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

而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西方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独立,中国人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联系。

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分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Don't judge)”其他人。

世界很宽广,容易接受适应各种环境

曾经有留学生感慨表示,以前未出国的时候总觉得出国旅行甚至工作生活是mission impossible。

但经历过后觉得nothing is impossible,每个人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

留学让她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能力”。

就像会两种语言的人更加容易学习第三种语言一样,留学期间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会让留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

在国外呆久了以后,会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单一国家里。

同时更换环境的心理障碍也小很多,适应能力变强了。

辩证地看待问题

网络盛行的时代,言论越发自由,所以才会产生“键盘侠”、“黑子”,可能一言不合就开撕,但是却不去想想别人为什么这么说。

外国的理念则是多看、多听、多思考,再自己判断。

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人,大多不会盲目追捧或者贬低西方或国内情况。

他们经常会对比中西两种文化和观点,开始理性地分析中西两边各有的美好。

他们能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可能性,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

个人隐私意识加强

中国人传统的大家庭和集体观念,使得个人的隐私意识相对较弱。

和西方人交流时,大家都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会普遍达成共识。

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能问,以免造成对方尴尬。

坚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好人

大多数西方人都是心态良好充满正能量的人,很少去抱怨自己国家或者他人。

这是西方人“独立”的价值观,他们不喜欢麻烦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来麻烦自己,他们都是尽可能自己独立完成某些申请。

外国人茶余饭后的话题都是如何更好地去享受生活,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比较正面积极一些。

工作和生活分得开

西方人可以在工作中竭尽所能疯狂努力,但多数不会将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

想让外国人加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到点就下班,回家陪家人,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内卷。

如果想让他们加班,公司还得付加班费。

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比起单纯考虑高薪厚职,更愿意去选择一份或许报酬略逊,但能让他们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工作。

女性独立意识强

在国内,经常会听见说“女生不用能力多强”(嫁个好老公就好了),甚至“女生不要能力太强(嫁不到好老公怎么办)。

这些话在国外都不用跟别人讲,你只要把这话翻译成英文,还没出口都会立马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观点。

在国外生活久了,独立完成学业,事业稳定上升,会觉得生活就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侣是否结婚都没有关系。

结婚以后两个人也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同等的尊重。

尊重个性的自由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都只是希望孩子好好念书。

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

在国内想要活得与众不同的人的压力比国外大多了。

而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

每个人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最后总结一下,并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反而在国外生活久了,也会更怀念中国的好,觉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特别感人,也更珍惜中国文化中的人情味.

比如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真心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从小受到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熏陶是非常幸运的,而在国外学习与收获到的东西也是受用一生的。(小美 美移移民)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