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萬花筒

灭绝人性的胡展奋,疯狂的海洛因(美中報道)

美国生物学家罗杰·佩恩曾计算出,利用深海的声音通道,两头鲸以20赫兹的频率,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彼此交流。其中一头可能在南极的罗斯冰架,而另一头可能在阿留申群岛。它们的微信穿透广袤的深海。

神秘的20赫兹,人类无法听到这种声音,却在科学实验中频频出现。因为这种赫兹,我必定会认得胡展奋。无论在上海,还是人海。

最近,原《劳动报》的老卵角色,一个胡老师,一个费里尼,他们的大作,或小作文,置于我案头,时时共鸣,常自惭形秽而浮一大白。

最近读的是胡老师的成名作《疯狂的海洛因》。这篇深度调查,在当时以顶流态势,横空出世,搅得有关当事方五荤六素,石破天惊!

可惜,目前此文在网上无迹可寻。

阅读疯文,我愕然骇然:我发现了一个冷血的胡展奋,一个灭绝人性的胡展奋。

疯文语言狠三狠四浓墨重彩,气势博大,架构雄阔,对敏感度拿捏精准,史诗般全景式层层铺开,将共和国毒品卷土重来的暗流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终突破相关利益方的围追堵截,沸腾訾议,披露于世,触人心境。

疯文迄今高山仰止,属里程碑式的调查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疯文最初发表于1991年《萌芽》杂志1月号;当时,《南方周末》徐列看了稿件,拍案而起,嘱小编沈颢(后成为业界大佬)将内容仔细修改,安排当年5月始,每周发整版,连载了八期。

左方时代,长篇连载、大特写、张向春的版式,是南周笑傲江湖的三大法宝。

据学界权威展江回忆:当时疯文连载,每期必看,印象深刻。资深媒体人、文汇报编辑李伶回忆:那时我在复旦念书,那几期的南周一到,同学抢着看。去年过世的业界闻人杨先生则评价:疯文邪气凶,胡展奋搿辈子也就这篇么事了!

业界元老、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回忆:“文章挺刮的!展奋是我学生,当时觉得他可能会出名,也可能会出事。”

一语成谶,先来的是祸。

当时,外交部发言人李金华在主持新闻例会时,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提问:贵国很长时间已消灭毒品,但据南方周末连载,毒品正从云南卷土重来,我们也已经转载,请问您怎么看?《联合早报》和《星岛日报》记者也相继举手:我们都开始转载了,请问,中国毒品不是早就宣布“清零”了吗?

对此,尚不知情的李金华,答以:暂时无可奉告。

记者的提问推波助澜,此后,《纽约时报》、《朝日新闻》、《悉尼先驱晨报》、《墨尔本先驱报》等外媒纷纷转载或摘载了疯文。

有关部门认为:疯文导致我们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国际影响极大极坏”,要求“彻查此事”,并直接打电话给上海市领导。

当时,胡老师供职于上海市教委主管的《康复》杂志。涉外无小事,教委办主任刘克被叫去一顿克:㑚瞎来来,㑚啥背景?啥人叫㑚写的?刘克挨克后,原样把杂志领导克了一顿,并指示:“叫胡展奋马上写检查,这个人不合适留在单位了。”

云南方面也炸了:有关部门联系了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教委,称疯文“严重失实”。当地更是发动官媒,组织报刊文章,头版专题,持续一个月声讨狠批,指其“往云南三千万各族同胞身上泼脏水!”“造谣撞骗”、“野路子记者”,一顶顶帽子飞向胡展奋。

据《剑与盾》老编辑、老公安陆海光回忆:云南方面天天批判他,有人来电找我,要调查他的背景。

多年后,《文汇报》著名记者张立行去云南出差,有关方面领导仍然向他打听胡展奋,并放出狠话,“胡展奋敢来云南,前脚进打断前脚,后脚进打断后脚!”

黑云压城城欲摧。

喇叭腔了,荒腔走板,天塌的感觉。胡老师从来没吃过轧重搿家生。

没有等来掌声与鲜花,却几乎要被逐出新闻记者队伍。

35岁,踏上传媒之路才5年。之前去安徽“小三线”,在水泥厂做小工,在机械厂做学徒,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在徐汇藏书楼流连忘返,在卢湾区图书馆贪婪阅读,艰苦卓绝,一步步自拔于底层流俗,开始努力爬格子,可以穿得山清水绿,过得体面自在。

下岗写了检查,经历最初的彷徨恐慌之后,他复盘了几遍疯文,自信忠于采访调查的事实。“我渐渐恢复了平静,就算被开除,我最先披露了毒品再次流入国门的事实,史上必记我一笔,无憾。”

师母的一句话,让胡老师彻底安心:“胡展奋,大不了,阿拉做点小生意,总归有口饭吃。”

恐惧,乃人之天性。外表文弱书生气的胡展奋,手无缚鸡之力,此时克服了人性软肋,灭绝人性,大勇无惧。

天无绝人之路。

南周连载到第六期时,一个峰回路转的桥段出现了:

南周总编办接到了江办的电话,询问正在连载的疯文何时连载完,以及内容是否属实等。南周一一作了答复,并告知,此文系转载自上海《萌芽》杂志。1991年《萌芽》第一期,封面就是整版罂粟照片。江办即致电上海市委宣传部;而后宣传部通知《萌芽》主编曹阳,立即送去刊载此文的杂志20本,并明确告知:

加急,长者要尽快看全文。

杂志由专机,从虹桥机场直送北京,赶在长者出国访问之前送达。

闯穷祸了。曹阳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检查先写起来再说。

岂料,几天后,南周传来特好消息,长者被疯文所报道的惊人真相所震撼,作出明确的书面批示,大意如下:

1,类似材料为什么没有看到新华社上报?2,此件转其他领导同志,都看一看,要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3,此件转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王芳,并转公安部:禁毒是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要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去云南禁种、禁贩、禁吸。公安部领导成员都要传阅《疯狂的海洛因》;4,此件转教育部:禁毒也要从娃娃抓起,要立即认真编写禁毒教材。

为一篇报告文学,一连四条顶层批示,极为罕见。查上海新闻史、文学史,为仅有。

云南相关官媒的大批判,戛然而止。

这组顶层批示,把胡展奋从冷冻室里解救了出来,单位通知他马上上班,不再是“过街老鼠”了。但一些领导因闹心和前期的被动局面,对其个人还保留一定的看法,伊日脚还是勿好过。

胡展奋曾协助鸿儒大医裘沛然整理书稿,而裘的病人中,恰好有时任教委办主任的刘克。知悉其困境后,裘大师决定帮他,借用当年刘琦见诸葛亮故事,嘱他事先设伏小厅,待刘克一到大客厅,就发出暗号,佯装求诊。

届时,裘老边询问胡展奋的名字,边当着刘克的面,用小楷书写了胡展奋三字,刘克一见,瞪大眼睛:侬就是胡展奋?额,今天嘎巧!

得此机会,胡展奋把本次深度调查的前因后果,陈述了一遍。刘克听了表态:“云南方面的说法我听了不少,你的版本没听过,兼听则明。我们都要防止官僚主义。你有没有采访录音带?我要带去,向有关市领导作个解释。你好好上班,你是我们教委的秀才。”

胡展奋马上把6盘录音带,交给了市教委。

几日后,《康复》杂志总编杨忠华和胡展奋作了一次长谈,不久,就提拔他为编辑部主任。

这一年的萌芽文学奖,也隆重地颁给了胡展奋,就此扬名立万,威震业界。直到八年后,《萌芽》捧出韩寒,才再度聚焦热点。押司曾多次采访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总策划赵长天(曹阳后任),有机会也会写写他。

后来,《新民周刊》创刊,创始人彭正勇邀请已调到《劳动报》的胡展奋加盟:“侬《疯狂的海洛英》勿要忒老卵噢,江湖上啥宁勿晓得啊,侬快点过来!”

本号《拳打巨富长,脚踢梧桐区》一文,写了18只老卵,经再三权衡,将胡老师排在第一位。业界朋友读后,邪气认同,连呼老卵。

伊的确老卵!

1990年,胡展奋在编辑部上班,翻看上海市教卫系统的内参简报时,一条内容引起他的注意:“海洛因死灰复燃,云南滇西地区急需戒毒用的美沙酮,特求助上海北京各大城市的相关库存,大量收集供应云南。”

出于谨慎,总编杨忠华对此一选题心存疑虑。当时,黄赌毒现象,对外已经宣布清扫干净,是不可触碰的禁区。但胡展奋获得了市教委老干部佘亭轩的支持:我们关注吸毒后的康复,名正言顺。由此,胡展奋和摄影记者马方路,及文字助理林万衡,申领了五千元差旅费,直飞云南。

这场采访看起来名正言顺,但因主题敏感,处处碰壁,屡吃闭门羹,毫无进展。市教委老干部再度发力,给云南武警、边防的老战友打招呼,请求协助;再请上海国防办老战友,电话至云南省公安厅的老战友安排接待。

云南省公安厅宣传处处长喻芳接待了胡展奋一行,提供了公安内部的统计资料。与其说出于情面,不如说喻芳发自内心支持采访;云南这几年毒品死灰复燃,他一直忧心忡忡,期盼国家能公开地、大刀阔斧向毒品宣战;“暗战”已无济于事。

在胡展奋眼里,喻芳是一名大无畏的真诚的爱国警官。后来疯文被批,云南方面查到喻芳,予以记大过,并解除职务。其后,患癌郁郁而终。

云南边防部队则派出了一名缉毒上尉杨佳富陪同采访。杨是彝族人,为人热情厚道,侠骨柔情。出于安全考虑,他外出始终戴着麦克大镜片墨镜,盖住大半个脸。多年出生入死缉毒,目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心痛不已。这家伙浑身是故事,随便讲几个,对胡展奋来讲,都心惊胆裂。

胡展奋提出,安排一次“野生”毒贩采访,也就是还在活跃的贩毒分子,可能证据不全,暂时没有实施抓捕,以了解一线实情。杨佳富听了,一条线的眼睛顿时瞪得很圆,声音压得很低,一口西南腔的普通话警告:“你这基本是找死!”没坚持几秒,眼睛又变成一条线,最后他哈哈大笑:算你有胆!

最终在瑞丽,一个曾经拍摄过多部缉毒故事片的地方,胡展奋自称上海来云南收购翡翠的商人,见到了毒贩敢龙。敢龙皮肤黝黑,眼睛深凹,有两道阴森内敛的冷光,稍扁的西南特色鼻子有点往左脸倾斜,左右面孔不对称,特别是上嘴唇触目的刀疮,把这家伙的经历全写在脸上了。

期间,喝了点当地产的生辣包谷酒,胡展奋开始胃疼。敢龙马上从腰间的小竹筒里,倒出一粒绿豆大小的药丸福寿膏。为了不引起毒贩的怀疑,胡展奋没有犹豫,接过就吞下去了,瞬间胃就不疼了。

所谓福寿膏,就是鸦片膏。吞得少,可止痛;吞得多,要死人的。旧社会上海滩姨太太自杀,多用此物。

这是一次刀口舔血的采访。当时,犯罪集团已经渗透到地方很多执法部门,说不定,胡展奋会被冠冕堂皇地驱逐,或秘密关押。将近一个月时间,这场“违规的”、随时可能被叫停的采访,在瑞丽、畹町、腾冲、大理、保山等地心惊肉跳地进行。

胡老师回沪后,一篇《云南戒毒风云》,刊登在当时大V级流量的《康复》杂志,70万的发行量冲到了90万。受限于版面,文章只有5000字,意犹未尽。

《萌芽》才子沈刚读后,鸡冻地找到胡展奋,怂恿他写长篇深度调查,那时叫报告文学。讨论时,两个年轻人的激情之火熊熊燃烧,这是青春的理想主义,自发的天地良心,哪怕会闯祸惹事,他们也会横竖横,勇往直前。

1990年夏,持续高温。胡展奋蜗居在西宝兴路借的5楼公房里,赤膊上阵,夙兴夜寐,血热笔冷,时哭忽笑,汗水滴在钢笔墨水上,疯狂爬格子,创作《疯狂的海洛因》。

其窗外就是殡仪馆,窗内也是涅槃道场。

5万字。第一读者就是毕业于复旦新闻系的沈刚,一读之下,素来沉稳的他,拍案到手肿,嘎亮屡次震落。

面对毒品入侵国门,难道黎民黔首又要变成打着哈欠、面黄肌瘦、萎靡不振的“东亚病夫”?血脉深处,两个年轻人对鸦片的痛苦民族记忆,被强烈唤醒。哪怕因言获罪,哪怕危及性命,他们也要化身精武门的李小龙,该出手时就出手。

无惧无悔,不管三七廿一,不顾秋后算账,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次灭绝人性的疯狂。

放在今天,也许难以理解。但在某些年代,确有一批又一批这样为国为民的热血分子,谭嗣同不就是吗?或许会牵涉敏感名字,我就不举例了。

多年后,沈刚离开《萌芽》,下海创办了上海滩著名的唐神广告公司,后担任静安区工商联主席。

在沈刚的强烈推荐下,《萌芽》总编曹阳通宵阅读了疯文。第二天,这个文学界、新闻界的跨界大佬,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到编辑部郑重宣布:我发现了一篇杰出的报告文学,发现了一起影响国策国运的重大新闻事件,也发现了一名杰出的报告文学青年作家。

也有人捉板头:名不见经传,胡展奋头浪出角,啥地方冒出来的?情况真有轧严重伐?边防战士也有被腐蚀吸毒的?是勿是夸大其词?编辑部的诗歌组、小说组、散文组,一时闹猛起来,七嘴八舌。会议桌上,沈刚摆出采访照片、录音等证据。

录音声此起彼伏,嘈嘈切切,交换听完后,编辑部鸦雀无声。国之溃疡,民之艰难,每个编辑热血暗流,蠢蠢欲动。

曹阳日以继夜地反复审阅,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琢磨每一句话的含意,核对每一个数据,删除每一处可能产生歧义或负面影响的提法或论点。最后写下审批意见和总编按语:

胡展奋在云南现场调查的材料,令人非常震惊地见证了吸毒现象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已经可见其正形成燎原之势,向全国蔓延!这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请刊发1991年首期头条,上封面!

一炮打响,疯文刷新了《萌芽》知名度。

好奇涉毒,噬脐莫及。本种群尤以学生、医生、边防人员、国家干部等人员为甚。

L,德宏州某中学教师,身患绝症,自知去日无多,迷上了海洛因。海洛因有绝对理想的镇痛效果,但毒性过大,无异于饮鸩止渴。

L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希望学生和他分担临终前的重负,诡称已日渐康复,灵丹妙药就是“4号”。于是师生一起抽,10余名学生轮流抽。初吸海洛因者思春心切,终于有一天集体淫乱,沉溺得一塌糊涂。

3个月后,L命赴黄泉,受他荼毒的10余名高中生,男的全部成盗,女的全部为娼。“他应该枪毙三次!”R校长恨恨地对胡展奋说,“这群孩子,已经没救了!由于性乱交,很多人已染性病,他们中最大的才19岁!”

H,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医科大学,学成后回西南,是一名出色的妇外科医生。她患上某种强迫症:性好奇浪潮刚过,对海洛因的好奇心又如跗骨之蛆。一天,当武警丈夫匆匆把收缴来的100克海洛因,临时寄放在她的医务室,随即驾车追辑逃犯时,她的心忽然萌动异常的节律,一次上瘾。

此后,家庭破碎;存款吸完,就是卖春。凭她的胴体和绝妙风情,“化妆费”并不菲。

当胡展奋在戒毒所见到她时,她体表可以注射的大小静脉,均被进过针并结痂,已呈现晚期吸毒症状:柴瘠不堪、绝经、乳房彻底萎缩,头发脱光,甚至阴毛也脱光,像一具活骷髅。她才30岁,平静地等死。

为散热和进针方便,她事实上已全裸,仅在私处覆檀香扇一把。

F,二级战斗英雄,纯因好奇尝禁。这位曾使越军闻风丧胆的英雄,毒瘾发作时犹如一头雄狮,使所有的管教人员闻风丧胆,只好被关进禁闭室。

戒毒所工作人员,对他的介绍得像电文一样简洁:

F,1987年转业,任xx边防派出所干部,到任一年就破获大小毒品走私案56起。1988年8月,因连续破案劳累过度,三叉神经痛发作,好奇试用4号镇痛,就此上瘾。

面对吸毒者,胡展奋克服了同情心的泛滥,冷静下来,以近乎冷血白描的笔法,客观记录,一如他后来描写活熊取胆的零度笔法。

剜去腐肉病灶的手术刀,冰冰冷。

滇西之心瑞丽,孔雀之乡,古榕垂髫,乘象古国,电影《勐垅沙》、《景颇姑娘》、《孔雀公主》取景之地。当时全国最大的艾滋病患者群落,正是在这儿被发现的。

146名艾滋病患者,几乎都是4号客——进入注射阶段的不可救药者。

瑞丽必经过畹町。畹町是泰语“太阳当头”的意思,在胡展奋眼里,当时却是一座阴沉、简陋的边陲小镇,是国家缉毒反走私的前沿,多少国际性毒品走私大案,在此被侦破。在畹町戒毒所,90%的戒毒人员系境外人员。对岸,就是缅甸的九谷镇。

押司曾在上海市戒毒康复中心、扬州第二人民医院戒毒科采访吸毒者。诚如胡老师所描述:犯瘾者鬼哭魈嚎、四肢痉挛、意志彻底溃散;药性发作时,万蚁啮骨、万针刺心、万蛆吮血、万蛊断筋、万刃裂肤!

相形之下,古之酷刑车裂大辟腰斩,都算是幸福的了。

魔鬼的幽灵,在金三角游荡。

联合国禁毒署资料表明,20世纪下半叶,在亚洲南部、中西部,以种植罂粟为生的各国人数超过1000万。地域主要分布在萨尔温江流域直至湄公河流域的倒三角形地带,区域面积之大,相当于缅甸国士的1/3。

20年前,押司曾飞赴成都,采访著有《流浪金三角》的作家邓贤,缠着他再度走访金三角,但遭到邓贤的断然拒绝。

邓贤警告,现在他想起金三角,背后都直冒冷气:国民党残旅曾在那里武装割据,缅共树起旗帜打游击战,大毒枭坤沙的贩毒马帮在林间小道上出没,土著部落盛行砍人头祭谷的野蛮风俗,还有各种土司、头人、山兵、土匪、强盗等乌合之众。看谁不顺眼,他们就开杀戒,剥皮、砍头、吊天灯,那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地方。

如今,邓贤是四川省作协副主席。

邓贤在金三角看到过成片罂粟花开的样子:迎面的山谷像大海一样在沸腾,微风吹拂,百鸟鸣唱,五彩缤纷的罂粟迎风怒放,浮光跃金,仿佛一块彩霞从天而落。

自1840年度的侵略明星,用中国的脓液和鸦片水,把道光帝的版图涂成烟灰色之后,鸦片就侵蚀国本110年。50年代初期,鸦片连同土匪,在横断山脉绝迹。

罂粟的潮线节节败退,一直退到境外。

70年代末,海洛因走私突然在中缅接壤的崇山峻岭复炽,沿史迪威公路越过横断山脉,转道川、黔、贵、粤进入桥头堡香港。

西南鼙鼓动地来:毒品过境沿途扩散,云南吸毒流行已成燎原之势,与其毗邻的数省亦被染及。据云南有关部门1989年公布:吸毒人员“全省约十万八千余人”,这是登记在案的显性吸毒者,隐匿者不知有多少。

1991年1月疯文横空出世并震撼世界,当年6月25日,第一届全国禁毒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号召“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制定了禁吸、禁贩、禁种“三禁并举”的方针,始以雷霆之势,重拳出击。

翌年,央视拍摄纪录片《中华之剑》。纪录片中,一名十七岁的女孩,因吸毒颓废,多次自杀未遂,对着镜头哭喊:“我要是早在电视里看到海洛因能杀人,我绝不会吸,你们搞电视的都干什么去了?现在我只能卖淫偷窃,我没办法……”

时代的海洋里,胡展奋、喻芳、杨佳富、沈刚、邓贤……这些人发出的频率,锁定在20赫兹。

胡老师外表文静,内心狂野。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惯于刀光剑影。

动情之际,不乏柔情;认理之时,性格刚烈。

有好事者在微博上挑衅,他正上班,编辑部侧耳听到,他懒得打笔仗,跟对方约架。次日中午,在上海博物馆门口,他夹一本《新民周刊》作为标识,如约前往;岂料对方缩卵,久候不至,从此消失。

2006年始,他在电视台“心灵花园”栏目做评论员,天天出镜,针砭社会现象。伊有噱头有标劲,毒舌敢言而机锋频变,拥趸多多,以致逛街购物时,屡被市民粉丝拦截攀谈。

同年,他在华师大开课《外国经典新闻作品研究》,大受学子欢迎,成了网红教授。伊头势清爽,授课风格一如其调查报道,大开大合,戏谑而严谨,理论与案例结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执教十年,年年被评为优秀教授。

疯文大疯之后,伊为减压,去花鸟市场买了一羽鹩哥雏鸟,按行家门道,饲以蚕粉加黄豆粉,加肝粉。待到长成,此鹩体魄大,聪明狡黠,一对鼓亮的大眼,配一身乌黑泛蓝的夜礼服,脑后飘逸着两块鹅黄色的耳垂,像埃及法老的两块旒冕,华丽而庄严,弹眼落睛。

一日挂走廊,女抄表工正埋头抄表,猛听得额头上方,有人阴森地问:夜饭吃过伐?抄表工遽闻“空中鬼声”,却四顾无人,吓得尖声狂奔,当场虚脱在楼梯拐角。

此鸟爱笑,还特别克隆主人的笑,克隆主人常说的“戆”。偶尔主人夫妇互怼或情绪不佳,忽听得鹩哥哈哈大笑,评判一句:“戆,戆边洋子!”主人夫妇遂同仇敌忾,回骂:“侬只戆鸟!”

鹩哥养了8年,某次着凉而不治。从此,主人只种花,不养鸟。

如今,伊没事喜欢读帖,持一块老墨,慢慢研。一日,伊往砚台里注喝剩的口子酒,浓郁之香四溢斗室,那坨墨,则越磨越稠,越磨越香。翌日,伊换了一小勺水井坊,香味更醇。屋里喝残的白酒,酱香的,清香的,兼香的,芝麻香的,轮流上,众香国里,其乐无穷,终日作饮中八仙也。

花鸟鱼虫的展奋老师有情趣,花头精浓;文人墨客的展奋老师真性情,腔势浓。

前几日,我怂恿他:哪能勿写疯文那种重大题材了?他答:写了两部,正筹划出版。凶的,拭目以待。

侬想认识展奋老师吗?请锁定20赫兹。(原创 宋押司报道 )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

下載「美中報導」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