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中速遞

北伐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陈小涟:手书一封,家国牵挂(美中報道)

(北伐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陈小涟:手书一封家国牵挂丨丝路来信第二封,时长共32秒)

“万里江山逐远心,喜鹊啼鸣报佳音。小儿已选良辰吉日与安妮莎在端午节后一周成婚……”

这封自美国盐湖城邮来广州的家信,落款署名是“陈小涟”,信封则书“邓漪平姨母大人安展”。

几列繁体字铺排在竖排宣纸上,毛笔字洒脱,话语里时常夹杂“豚儿”“敬请”等谦敬词汇,透出信主人常年笔耕、熟习辞章的生活状态。

陈小涟写给四姨的“侨批”。

信主人陈小涟女士告诉“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活动主办方,她的四姨母邓漪平已经95岁高龄,加之有中风病史,难有远渡重洋的体力。这次她的儿子伟力在国外结婚,她只能以文字形式向姨母报喜。

“婚礼之际必与您联网视频,共用盛况。”“联网”二字写在古色古香的宣纸上,给人留下的印象恰似陈小涟本人: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构建着中间的联结地带。

陈小涟。

陈小涟何许人?

退休前,她是通用电气高级工程师,还有一个更让人容易记住的身份:北伐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的长孙女。陈小涟的四姨邓漪平也并非凡辈,这位95岁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退休教授早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其夫是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徐秉锟。

少年求学羊城

曾与四姨住竹丝村中山医宿舍

“你的平安批写得很好,中国书法有很高的艺术性,你会写中国书法,真好!”收到陈小涟写的“侨批”,邓漪平由衷赞赏。

邓漪平在陈小涟的人生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少年时,陈小涟随父母在天津读书,初中三年级转学到广州,插班入读广州执信中学。每逢周末和假期,她就住到位于竹丝村中山医教工小区的四姨家里。四姨丈徐秉锟教授去世后,四姨没有迁居,至今仍住在竹丝村的老楼里。

陈小涟的母亲带着陈小涟三姐妹与四姨一起和姨婆、太婆合影。陈小涟站在四姨前面。

长期的相处使她和四姨的关系十分亲密,后来,高中下乡归来的陈小涟仍是住在四姨家。陈小涟回忆:“之前没有注意过,不过现在看来我在很多地方同四姨都很相像。”陈小涟的外公邓瑞人是民国国华银行创办人之一,广东三水清塘乡人,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为十九路军财政负责人。

1984年陈小涟母子与四姨邓漪平、四姨丈徐秉锟合影。儿子伟力被蚊子咬得满脸的包。

从1979年留学美国起,陈小涟至今在美生活已经40余年。1981年陈小涟结婚,1983年,她生下儿子伟力。在美国生子的时候,陈小涟母亲正病重在广州手术,好在四姨在犹他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是唯一一个亲自陪护她的娘家人。儿子伟力出生后,四姨对这个孙辈又施以许多爱护,常与他结伴出游,从加拿大、墨西哥到澳大利亚等地。在家信中,陈小涟用“恩情”来概括与四姨的往事,并热切地嘱托老人要“常买滋补药材,多食养身膳食”。

陈小涟(右二)与四姨邓漪平(右四)、儿子伟力(后)结伴出游。

青年下乡海南儋县

与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成为忘年交

陈小涟出生时是家中的第一个孙辈,尤其受到祖母朱光珍的喜爱。朱光珍早年随丈夫参与国民革命,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她参与了近代史上的众多妇女运动,并成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的终身挚友。童年时期,陈小涟常陪同祖母前往北京探望“廖伯婆”何香凝。

第一排从左至右是黄慕兰,何香凝,赵洪文国,朱光珍,邓颖超。邓颖超边上站立者为廖梦醒。

成长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陈小涟的经历也深深受到时代的影响。1968年中学毕业后,陈小涟作为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广州漂泊到海南儋县蓝洋农场。

在农场的艰苦条件下,知青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期。远离家乡的日子里,陈小涟与廖家第二代廖梦醒成为了忘年交的笔友。

廖梦醒长陈小涟一辈,是何香凝之女、廖承志之姊。廖梦醒在新中国成立前与丈夫同为地下党员,曾参与全国妇联筹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妇联国际部副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经历过艰苦的地下工作,也体会过父亲和丈夫接连为革命牺牲的痛苦,廖梦醒成为陈小涟的良师益友,帮助她度过挫折艰难的时期。

老年心怀家国

多次越洋寻访、捐赠先辈史迹文物

退休之后,陈小涟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对家国历史的追寻当中。她孜孜不倦地寻访先辈的史迹文物、参与历史文化交流活动,并向博物馆、历史研究机构捐赠自己搜寻到的史料、文物。

陈小涟把祖父所撰两幅十九路军淞沪殉国并历年死难将士公墓纪念碑文拓片复制件捐赠给十九路军陵园保存。原件已捐赠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除了2020年,陈小涟每年都返回中国,有时一年中回国次数竟达到6次,为了多回国,她还让先生回国工作6年。2021年,为了给广州的四姨庆生,她宁可隔离3周。

2015年,陈小涟首次回到祖父成长的地方——广西合浦县寻根问祖。2016年,她亲自向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捐赠珍贵历史文物。2017年,她又到福建档案馆查询祖父领导“福建事变”的历史档案。从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及至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都有她寻访、捐献文物史料的身影。

陈小涟曾在美国犹他州美华协会担任会长,现任铁路华工后裔协会理事。犹他州是19世纪第一条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合龙之处。在这条铁路的修筑过程中,千万名华工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乃至生命的代价。陈小涟与其他公益人士为相关纪念遗址、纪念节日呼吁、宣传,为纪念这段历史付出了精力和热情。

陈小涟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这是他的儿子2022年9月作为群众演员扮演铁路华工在盐湖城金钉公园参与拍摄纪录片的情形。会说一点点中国话的伟力,这时候成了梳着长辫子、头戴斗笠、肩扛铁镐的清末华工。

2022年9月,陈小涟的儿子在盐湖城金钉公园参与拍摄纪录片,这是他扮演铁路华工的照片。

2022年冬奥会前夕,陈小涟将一条写满祝福的签名条幅带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这份满载温情的礼物是在2021年11月底美国盐湖城华助中心举行的签名活动中,由600多名各界同胞和当地民众共同签就的。陈小涟曾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赛场担任志愿者,见证了在该届赛事上,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承祖父陈铭枢之遗

“孝诚”为先致力民族复兴

陈小涟对文化的热衷,似乎与其祖父陈铭枢一脉相承。身为革命元老,从北伐战争时期就以勇猛善战扬名的陈铭枢,同时也是出名的“儒将”,并具有独特而自成一体的文化观念。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陈铭枢在广东省主席任上,曾延请学者黄节出任广东省教育厅长,并接办了黄节等人创办的“神州国光社”。“神州国光社”诞生于清末救亡思潮之中,最初为保存国学、提倡民族气节,大量印行“明末三先生”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著作。陈铭枢接管后,延聘进步学者王礼锡为总编辑。在这一阶段,该社转向以编辑出版左翼文艺及理论著作为主,深度介入了民国时期的左翼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风气为之大振。

陈铭枢曾自述:“‘神州国光社’虽是我投资经营的出版事业,但……也可以说它是十九路军的政治部门”。以文化事业涉入政治风云、支持民族复兴,是陈铭枢独特的“将而好儒”的风格。

在2021年10月4日旧金山湾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上,陈小涟说:“我们的祖辈曾是辛亥革命的一分子……今天我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振兴中华的崇高精神,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己任,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为参加“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活动,陈小涟别出心裁地用征集海报为底本,自制了一个信封,还在信封里附夹了一张自制的“银票”,信中写明“随信附上银票五百整”。陈小涟说,这是她在网上找到的老银票,打印出来后,用毛笔填上新的日期。这张银票当然无法兑现,却体现了一点执拗的仪式感,一种庄而重之的传统文化精神。

陈小涟自己做的信封。

陈小涟自己做的“银票”。

陈小涟给记者发来自己手拿侨批的照片,她告诉记者,“身后墙上‘孝诚’两字是东莞人、民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林直勉写给爷爷陈铭枢的书法作品”,而这两个字也是她的座右铭,一直挂在美国家中。

陈小涟写给四姨邓漪平的“侨批”。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之际,日前,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发起“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征集活动。两周内,便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巴西、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符合要求的新侨批近100封。

【策划】罗彦军曹斯赵杨林旭娜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辛腾旋记者林旭娜

【图片】受访者供图

【海报】莫迪

【视频】张宇晴

【参与执行】周煦钊陈梅玉谢苗枫邱洪添童慧

網友評論

10 條評論

所有評論
顯示更多評論

「美中報道」電子版